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湖州“半程跑”交出靓丽成绩单

发布时间:2017-08-28阅读量:1082

“下半年,全市上下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四新’主题实践为统领,以‘六重’工作为主抓手,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日前,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谈我市经济运行形势时这样向记者表示。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上半年,我市按照推动湖州发展加速度、高质量、均衡性、可持续的总体要求,各项工作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全市经济呈现较为明显的回暖迹象——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4%,比一季度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高0.9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3位;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5%,增幅居全省第2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居全省第3位;

  ……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高开稳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主要指标增幅明显好于预期、好于省均,实现“半年红”。上半年我市经济发展中有哪些亮点成绩,下半年又将如何继续增强发展动能、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发展?今天,记者将一一为你解读。

  解读上半年

  经济增长保持稳中有进

  三大需求增势良好。投资持续高位运行, 1至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5%,增速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9.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6.3%,高于全省平均1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服务业投资增长20.7%,高于全省平均9.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此外重点项目建设投资504.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8.7%。消费保持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居全省第3位;限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增长33.2%,住宿餐饮业增长24.4%,同比提高18.5和7.0个百分点;居民网络消费增长33.7%,高于全省平均5.5个百分点。外贸出口持续向好,进出口总额增长16.7%,其中出口增长15.9%,高出省均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14.8%。

  三次产业协调并进。工业经济明显回升, 1至6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增速创2015年以来的新高,其中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0%、 14.2%和9.3%,高于规上平均1.2、 5.4和0.5个百分点。服务业持续较快增长,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5%,增幅分别快于GDP和工业2.1、 2.8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6%,拉动GDP增长4.7个百分点,此外旅游总收入增长25.5%,接待游客总人数增长22.5%。农业保持稳定增长,上半年农林牧渔增加值增长1.5%。

  先行指标运行平稳。信贷稳步增长, 1至6月,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4.3%,同比提高7.7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6个百分点;货物运输明显回升,货运周转量增长19.6%,同比提高14.7个百分点,比上年末提高15.5个百分点,其中公路增长22.6%,水运增长17.5%;工业用电量有所回升,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8.4%,居全省第3位,比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用地需求较快增长,全市供地13386亩,增长80.6%,其中工业用地6215亩,增长80.5%。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增长1.8%,其中服务价格和消费品价格分别增长2.5%和1.4%。

  质量效益持续稳步提升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四大重点领域投资较快增长, 1至6月,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和生态环保投资分别增长71.6%、32.5%和53.7%;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5.4%,增速居全省第2位。民间投资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1至6月增长18.6%,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和一季度提高5.3和7.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5.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9.5%,高于全省平均12.1个百分点。在建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有力,计划总投资10亿元及以上项目77个,比去年同期多21个,增长37.5%,完成投资175.6亿元,增长28.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23.1%。

  财政收入平稳运行。财政收入增幅持续提升, 1至6月,财政总收入增长14.5%,比一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7.1%,比一季度提高6.9个百分点,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分县区看,本级好于三县,本级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8.4%和26.5%。地方财政支出增长19.2%,其中民生改善支出增长15.7%,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较快增长。 1至6月,规上工业利税和利润分别增长14.5%和18.4%,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税和利润分别增长13.3%和16.3%。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70%,同比提高0.25个百分点;产成品周转天数为17.2天,同比减少1.4天;资产负债率54.9%,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241家,同比下降10.4%。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三改一拆”加快推进, 1至6月,累计拆除违法建筑697.7万平方米;三改完成2008.4万平方米,其中旧住宅区改造累计完成1001.8万平方米,旧厂区累计改造完成164万平方米,城中村拆迁改造累计完成355.9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综合整治累计完成486.5万平方米,建设项目遗留问题清零全面完成。节能减排有效开展, 1至6月,淘汰燃煤锅(窑)炉649台,分别完成省、市定目标的78%和74%;八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4.0%,低于面上0.8个百分点。治水治气成效明显,截至6月底,经省治水办确认的1752个挂号问题小微水体已经率先全面完成整治销号,全市77个县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100%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标准,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实现 10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60.8%, PM2.5浓度均值为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7%。

  新的动能加速培育壮大

  创新动力持续增强。 1至6月,专利申请授权量达6492件,同比增长15.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151件。新产品产值增长29.3%,列全省第4位;新产品产值率达36.3%,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全市8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共新增入孵企业53家,同比增长12.8%。

  大众创业态势良好。 1至6月,完成浙商回归省外到位资金258.36亿元,完成市定年度目标的83.9%,同比增长18%。新设企业8122家,增长12.4%,新设个体工商户18366家,增长35.9%。南浔经济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成功发行公司债券11.8亿元,近年来全市累计发行企业债券24只,发行金额264.3亿元。

  四新经济加快发展。 1至6月,新增股份制企业29家、上市企业3家,累计分别达到364家和27家。网络零售额增长44.5%,高于全省平均12.9个百分点;内河集装箱吞吐量增长68.0%;快递业务收入增长24.7%。规上信息经济制造业增加值达45.57亿元,增长16.6%;文化创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88.38亿元,增长12.8%。新增金融新业态企业247家,累计达1556家。

重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重大改革试点争创成效明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获批,我市成为全国首个以“绿色智造”为特色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成功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等重大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开展。出台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已基本完成“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各部门单位三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全部公开发布,在全省率先公布了乡镇(街道)“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截至6月底,市级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430项,县区平均379项,总体覆盖率达到92.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出台“减负十八条”,上半年全市减轻企业负担37.4亿元。加大对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上半年已淘汰82家企业的落后产能,腾出9.5万吨标准煤,整治和淘汰“低小散”企业及作坊811家。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07%,比年初下降0.4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0.9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反向指标)。全市商品房去化周期为11.7个月,较一季度减少3.7个月。

  展望下半年

  聚焦项目建设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加大产业项目谋划招引力度,围绕“4+3+N”现代产业体系,做实做细浙商回归工作,组织筹划各类浙湖商回归专题活动,围绕“四链”项目开展精准招商。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扎实做好下半年集中开(竣)工活动,确保全年安排的126个新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69个竣工投运类项目按期竣工达产。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湖苏沪铁路、长湖申航道西延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年底全面建成太嘉河、环湖河道整治两项重点工程。进一步落实好促进民间投资各项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各项政策举措,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着力引导和鼓励国有投资平台存量项目转型为PPP项目,探索建立社会资本合理投资回报机制和构建多元化退出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实施新增建设用地计划项目化管理,加快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抓好“坡地村镇”建设试点。搭建高效的银企对接平台,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入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加大“高精尖缺”人才的引育力度。

   聚焦产业转型 着力扩增量优存量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推进湖州科技城的规划建设,推进湖州莫干山国家高新区等创新平台建设,着力建设一批创新综合体、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围绕重点特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设计投入。全力培育新兴产业,推进百项重点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计划,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努力创建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城市。加快培育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深入实施传统产业“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和“能耗-”“污染-”计划,大力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深入实施“电商换市”,加快“跨境电商产业培育”行动。加强市场主体梯度培育,实施好新一轮“金象金牛”三年培育计划,推动有条件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挂牌,完善“双高”培育企业服务机制,实施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和工业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企业“小升规”。

聚焦重点改革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等重大改革试点。项目化、清单化抓好“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启动实施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对接“中国制造2025”十大产业,全力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抓好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落实绿色信贷鼓励政策,谋划绿色金融举措,争取央行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支持,进一步扩大信贷有效投放。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等示范建设。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继续细分区域、细分行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实施“四无”企业专项整治。加强土地、金融、财税、投资等政策研究,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好企业降本减负政策。继续管控多头授信,打击恶意逃废债和非法集资,加快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全力抓好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力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报备制改革试点,以企业承诺替代前置预审,变政府审批为企业报备等。

  聚焦环境整治着力争当样板地模范生

  全力剿灭劣V类水。坚持全域全面的剿劣原则,梳理排查小微水体,确保整治到位,干净彻底、不留死角。以抓好截污纳管为重点,加大对城中村、城郊结合部、老集镇、老旧工业区等区域的治理力度。加快推进治气治矿工作。深入开展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机动车船污染防治、工业污染集中治理、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城乡烟尘综合整治等五大专项行动。全面加快废弃矿山治理工作进度,全域推进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着力做好城乡综合整治。把新型城市化、滨湖一体化作为提升湖州城市能级的主攻方向,深入开展“三改一拆”和“无违建”县区创建,加快推进城乡危旧房屋治理改造,扎实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市校合作,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再创建一批市级美丽乡村和省级精品特色村。

聚焦战略谋划 着力提升发展后劲

  谋划构建好“1+3+6+N”平台体系。进一步深化前期研究工作,加强向上对接,参与好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规划,努力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市场要素对接对流。大力推进国家级平台的扩容提升。加快建设湖州开发区、德清砂村、长兴吕山、安吉天子湖四个平台,全力谋划吴兴区、南浔区万亩大平台,解决好规划调整、环境保护、交通建设等重大事项。加快省级开发区、乡镇工业园、特色小镇等平台的开发建设。谋划推进好“大湾区”“大花园”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

  第十四次党代会关于“大湾区”“大花园”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大战略融入力度,充分发挥湖州区位、交通、生态等显性优势和均衡、和谐、文化等内在特质叠加优势,进一步谋划好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加快出台相关推进方案。谋划创建好全国践行“两山”重要思想实验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和“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的指示精神,开展争创践行“两山”重要思想实验区的思路研究,探索实验区的定位、内容及争取路径等,力争尽快成功创建。

  上半年湖州经济运行情况报告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2.23亿元,增长8.4%投资持续高位运行:固定资产投资1065.9亿元,增长18.5%,高于全省平均9.2个百分点,其中重点项目实现投资504.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68.7%消费保持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6.6亿元,增长10.3%外贸出口持续向好:进出口总额增长16.7%,其中出口增长15.9%农业保持稳定增长:农林牧渔增加值增长1.5%工业经济明显回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服务业持续较快增长:增加值增长10.5%,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6%财政收入平稳运行:财政总收入增长14.5%,比一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先行指标运行平稳: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4.3%,同比提高7.7个百分点。


楼友会| 湖州市人才市场| 湖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联系电话:0572-253 0818

地址:湖州市吴兴区区府路1188号总部自由港H幢4楼  CopyRight©2016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85号 浙ICP备170127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