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探‘双创’时代中国最热高地”,科技日报专版聚焦浙江创新创业新生态

发布时间:2018-01-15阅读量:1092

创新创业,已是这个时代的重要主题。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着重阐述,彰显了中国对创新创业的重视。

自2014年“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开始提出,创新创业主体在中国开始由小众走向大众。此后,从国家政策到民间动态,似乎都在印证这个“双创”时代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创新创业力量逐渐演化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推力。而作为中国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浙江无疑是“双创”时代的主力军和先锋营。

当前,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对浙江经济的贡献正不断加大,经历了前几年的“双创”潮起后,浙江创新创业在2017年延续了繁华。2017年1—11月,浙江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381.59亿元,增长11%,增速比规上工业高2.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088.56亿元,同比增长11.1%。

当下,浙江政府、企业对信息经济、智慧应用的重视有目共睹。据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介绍,目前,浙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三位,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二位。预计2017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达1270亿元,同比增长12.4%,R&D占GDP的比重达2.4%左右。

“新四军”崛起,书写中国“双创”传奇

创业“新四军”,是浙江对当地四大创业人群的形象称呼。“新四军”中,有来自大学的“高校系”,有赚了“第一桶金”之后再次投身商海的“浙商系”,有从人才孵化器阿里集团走出来的“阿里系”,还有归国创业的“海归系”。

以“阿里系”为例,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就是一个典型代表,程维2005年加入阿里巴巴从事销售工作,后来成为阿里最年轻的大区经理,2012年离职。如今,滴滴出行估值已约400亿美元,超过京东、网易等互联网公司。

“阿里巴巴集团在不断缔造商业奇迹的同时,也将创业的基因植入每个员工体内。截至2016年,从阿里巴巴集团陆续‘毕业’的校友已经超过6万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投身创业,组成了中国互联网创投圈里的‘阿里系’。”专门为该人群服务的“初橙资本”发布的《阿里校友创业琅琊榜》显示,截至2016年,阿里校友创立公司有680家,总估值高达1万亿元。

再如“浙商系”,“浙商”是当今中国最著名、最活跃的商帮之一。他们创建了阿里巴巴、万向、吉利汽车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在中国民企500强中占据120席。作为“浙商系”一员的林东,曾是中国知名牛肉干生产企业杭州绿盛集团的掌门人,在绿盛集团最鼎盛时,林东毅然进行“二次创业”,进军新能源科技领域,身份变成了杭州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7年5月,在其“3.4兆瓦LHD模块化大型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成功实现并网发电不到一年后,该设备实现全天候运行并网发电,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企业家也要具有科学家精神,浙商在改革开放中没有落下,要创造更多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成果。”林东如是说。

据浙江省工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底,浙江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84.4万户,同比增长18.2%,高出全国同期1.5个百分点。浙江省每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首次破千户,达到1029户,位居全国榜首,这相当于10个浙江人里就有1个在创业。

此外,还有一组数据让人侧目,仅在浙江杭州,平均每天就有11名大学生投身创业。以“高校系”的浙江大学为例,该校毕业生创业率超过5%,远超中国高校平均水平。浙大校友创办或管理的上市公司多达100多家,在2016年胡润百富榜发布的校友富豪榜单中,浙江大学的校友以38名上榜名列第一。

“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创客’队伍,正成为浙江‘双创’充满活力的关键。”浙江省工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马剑平表示,浙江的小微企业正在经历“经营主体年轻化”的变革,特别是“90后”创客不断增加。《浙江省小微企业成长报告(2015—2016)》显示,前三季度浙江新创企业法定代表人平均年龄为36岁,其中40岁以下占比超过65%。同时浙江7个新创客中,至少有1个是“90后”。

在周国辉看来,由“新四军”组成的“双创”系统已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这个庞大的“新四军”创业群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这期间,一些优秀的创业者抓住机遇、迅速崛起,在国内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创业力量,也深刻地改变了浙江在全国的创业格局。

“新四大发明”半数出浙江,“双创”成果斐然

古老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曾经改写世界历史。然而,曾以四大发明闻名世界的中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科研综合实力严重落后”的困境,没有太多能拿得出手的发明与创新。一些中国的科技公司因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频频“复制”国外科技成果,在国际上饱受诟病。不过,随着中国在科研领域的投入持续增加以及“双创”浪潮兴起,中国科研领域“积贫积弱”的格局开始改变。

2017年12月中旬,浙江省杭州市卫生计生委员会宣布,杭州13家市直管医疗机构全部升级支持电子社保卡和基于“智慧医疗”诊间结算的医疗移动支付。通过支付宝“扫脸”绑定电子社保卡,即可实现无卡、无现金看病。

当下,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已成为中国流行的生活方式。以浙江杭州为例,在这座城市,大至看病就医小至坐公交地铁,均可实现“无现金”。甚至在菜市场买菜、路边摊上买煎饼,都可以用二维码实现移动支付。

在2017年一项由“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参与的评选中,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作中国“新四大发明”。时速300公里的高铁拉近了城与城之间的距离,便捷的移动支付让我们进入了“无现金社会”,绿色的公共交通因共享单车而魅力大增,网购早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些都是“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例证。

而在被调查者选出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中,有两项诞生于浙江,即支付宝与网购。支付宝是中国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全球拥有5.2亿用户;而2017年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交易额1682.69亿元,更是刷新单日全球零售历史纪录。与移动支付相伴相生的是网络购物。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51556亿元,比2015年增长26.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1944亿元,增长2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6%。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最受全球网购消费者欢迎的海淘国家。

除了“新四大发明”,越来越多的商业模式和新业态在浙江出现,在商业模式方面,有以阿里系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创新,有以“义乌购”为代表的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等。在新业态方面,有日趋火热的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也有“互联网+出行”的逐步成熟……这些都是浙江“双创”活力的直接呈现。

“综合分析近年来浙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要指标,可以看到浙江省的发展速度是快于全国3—5年的。”周国辉不无自豪地表示,以人均GDP为例,全国2016年5.4万元,浙江2011年5.9万元;科技进步贡献率,全国2016年56.2%,浙江省2014年56%;R&D占GDP比重,全国2016年2.1%,浙江省2012年2.08%。

密集“阳光雨露” ,打造创新创业新生态

“新四大发明”能够在浙江出现或广泛应用,离不开这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底蕴,更离不开浙江政府为创新打造的生态土壤。在很多创业者看来,创业这件事或许可以归结为“找人、找钱和找方向”的循环。他们认为,公司在哪里办公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创办公司的所在地,是否能为他们提供创业急需的“物资”和“服务”。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这句话成为了浙江各级政府打造创业创新生态的态度体现。打造创业创新生态,浙江以政策先行,早在2013年5月,就已经出台《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

此后几年,浙江开始密集颁布各项促进“双创”的政策,并先后提出浙商回归、四换三名、特色小镇建设、万亿产业发展战略,推动人才和产业集聚,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很显然,浙江政府意在通过优化制度供给与服务方式,让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服务链无缝对接,让创业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小、环境更优。

“这里有创新的基因、社会的包容、政府的支持,让我们创业有了更丰富的机遇和无限的可能。”和很多刚到浙江的创业者一样,尼泊尔人Dr.Deepen被浙江“琳琅满目”的产业集聚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众创空间、特色小镇震撼,他告诉记者,无论是浙江的“硬件”还是“软件”,均完全满足他的创业需求。

确实,浙江共拥有8个国家级高新区、29个省级高新园区、161家孵化器和396家众创空间。且浙江政府非常擅用权力的“减法”,换来创新创业的“乘法效应”。近年来,浙江政府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出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以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截至2017年9月,该省超过95%的办事事项实现“一次办结”。此外,以“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为代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该省也全面展开。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浙江撬动各领域全面改革,努力在提供最优制度供给上胜人一筹,在营造最佳发展环境上先人一拍,在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上快人一步。对于创业者来说,这都是密集的“阳光雨露”。

据悉,浙江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推动国家级、省级检验检测资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技术中心的检验检测资源向小微企业开放共享,截至2017年底,浙江全省“创新券”累计发放达到12.53亿元,使用达到7.77亿元,兑付达到6.04亿元,共有2131家载体为15801家企业提供各类科技服务55218次。

育得梧桐枝繁茂,培育创业“第五军”

浙江政府何以在打造创新创业新生态上注入如此之多的精力?以“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为发展理念的浙江告诉我们——人才在哪里“硅谷”就在哪里,育得梧桐枝繁茂,才能引来金凤凰。

“浙江尊重人才,浙江渴求人才,浙江呼唤人才,浙江更能成就人才。我们张开双臂、敞开怀抱,欢迎天下英才来浙江创业、来浙江发展、来浙江圆梦。”浙江省委书记车俊说。

据悉,生产总值位列中国“第一梯队”的浙江,连续十几年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2016年6月,浙江出台25条人才新政,向全世界立下“军令状”,发出“征集令”。2017年11月,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再次印发《高水平建设人才强省行动纲要》(共33条),形成了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制度体系。

杭州智棱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舸就是在这种高密度人才政策浸润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人才典型。李东舸是“国千”人才,落地杭州时就因“基于2D视觉的体感操控系统”得到杭州市政府200万元奖励支持,同时获得杭州市江干区对该项目的1000万元的引进配套资助。“浙江的跳跃式创新环境、政府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扶持和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助推我们的技术成为视觉交互领域的领头羊。”李东舸如是说。

对于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浙江展现出了其“狂热”的执着。针对越来越多涌入浙江投资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浙江省工商局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在浙江投资创业的若干意见》,在免除相关登记材料、简化申办手续、降低名称登记条件、提高技术出资比例、支持企业做强做大等5方面给予便利。

“在未来科技城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小镇建设的第一资源、关键一招,不断推进体制创新。”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招商局副局长屈永辉这样告诉记者。

此外,作为引进人才的配置,2017年9月之江实验室在杭州成立。浙江省省长袁家军“挂帅”担任理事长,浙江省财政计划分期出资50亿元,用于支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实施、大科学装置建设、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实验室日常运行等。

体制机制顺,则人才聚,截至2017年12月,浙,国家“万人计划”人才125人,均居全国第四位;已上市或挂牌近30家,占全国一半左右。

在“育得梧桐枝繁茂”的过程中,除了“新四军”不断壮大,创新创业“第五军”——“老外系”也在浙江冉冉升起。在杭州的国际交流服务中心,负责来杭证件办理的负责人也直言,这两年明显感觉前来咨询如何在杭州创业的外国人越来越多。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4.7万亿元,大大领先于美国的2.6万亿元,其中浙江实现网络零售额10306.74亿元,这吸引了“洋面孔”加入创业大军。同时,浙江信息经济的崛起,也让互联网创业成为不少外国创客在浙江创业的选择。“这么多年交流下来,发现大家都很想留下来,现在创业的外籍人士大大增加。”有着多年服务外籍留学生经验的、浙江全洲国际外籍人士创业就业服务中心CEO冯青龙说。

对此,不少人坚信:将硅谷从美国西海岸转移到中国东海岸杭州,是完全有可能的。


楼友会| 湖州市人才市场| 湖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联系电话:0572-253 0818

地址:湖州市吴兴区区府路1188号总部自由港H幢4楼  CopyRight©2016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85号 浙ICP备17012711号-1